大數據,迎來創新發展時代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記者 趙建國
專利申請人可以通過CE-PCT電子申請網站和PCT-SAFE電子申請軟件兩種方式提交PCT國際專利申請相關文件,還可以在網上繳納專利費用、利用多國語言版本的專利檢索與服務系統進行一站式檢索……如今,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為知識產權工作提供了更多便捷。
近日,在貴陽召開的2016中國大數據產業峰會暨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下稱大數據峰會),吸引海內外數萬人匯聚,簽約金額超過200億元,引發社會各界對大數據的關注!皬募夹g角度看,大數據就是信息產業,對創新與知識產權的依賴特別明顯。因此,必須加強這方面的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才能推動大數據的發展走向創新發展的新時代!眲偝鱿舜舜未髷祿鍟闹袊茖W院計算所研究員倪光南向本報記者表示。
掘金大數據產業
“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GRAPES全球天氣預報系統6月1日正式運行,區域短期降水預報能力接近歐洲預報水平,這是應用了大數據處理新技術的成果!敝袊鴼庀缶终n題組有關負責人表示,新的預報系統對氣象衛星的數據處理能力是原有系統的兩倍以上,還可以快速制作衛星云圖,進行強對流天氣診斷和云粒子分析,新的預報系統在暴雨、冷空氣、大風降溫等典型災害性天氣預報方面表現出較強的能力,在強冷空氣過程、環流形勢轉變、持續異常天氣等方面提供的數據分析結果也具有較高參考價值,成為天氣預報的“好幫手”。
所謂大數據,一般是指巨量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技術才能解決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如今,從航空航天、數控機床、精密制造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都離不開大數據。目前,我國手機網民達到7.8億人,手機用戶超過13億人,如果每個用戶每天發一條短信、打一次電話,產生的數據流就是一個龐大的天文數字,沒有大數據技術的支撐通信服務是無法實現的。位于大數據處理技術前沿之一的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截至目前已提交國內外專利申請超過9500件,其中占相當比例的是近年來產生的大數據處理技術的專利,其專利數量已位居全球行業前5位。
“促進自主知識產權的大數據科研成果產業化,發展大數據金融、大數據物流、大數據商貿、大數據能源、大數據影視、大數據文化等新興產業,帶動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痹诖舜未髷祿鍟攸c貴陽市,已經確立了創建國家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全域公共免費WiFi城市、全國首個大數據交易中心的目標,截至2015年底,貴陽市大數據產業規?偭恳殉^900億元,占當年貴陽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的31%,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
形成新經濟亮點
2010年印刷的紙質版《大英百科全書》共32冊,重達58.5公斤。然而其全部內容的電子版還裝不滿一個4G的U盤。有鑒于此,《大英百科全書》出版社今年3月對外宣布,不再推出印刷的紙質版,內容全面數字化。近年來,在大型電子計算機、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基礎上,一個大數據的新時代已經悄然而至。
無論從硬件還是軟件看,在計算機、云計算等基礎上,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與知識產權息息相關。近年來,中國大數據產業逐步加速,但是與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尚存一定差距。為此,我國近年來連續出臺《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等一系列發展大數據的政策,推動了大數據技術在知識產權支撐下加快發展。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可以為大數據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而大數據的發展,也可以用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這兩方面相互支撐、相得益彰的關系,在實踐中不斷得到印證。近年來,大數據領域的專利申請快速增長,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速度加快。2015年12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要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加強在線創意、研發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事實上,近兩年來各地都在積極探索利用大數據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在電子商務較為發達的浙江省,知識產權部門積極推動電商利用大數據匯總和分析,及時發現網上知識產權侵權風險點,提升了預警防范能力。
早在1980年,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將大數據熱情地贊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美國互聯網數據中心報告顯示,互聯網上的數據每年增長50%,每兩年便將翻一番,而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數據是近幾年產生的。
“國際先進技術和產業的競爭就是知識產權競爭,在大數據這樣的信息產業領域尤其如此。只有高度重視發揮知識產權作用,為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構筑發展的基礎,才能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蹦吖饽蠌娬{。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轉
|